戏曲新闻

戏曲新闻

戏曲新闻

戏曲知识:曲牌联套体是两大结构体制之一

戏曲有两大结构体制,一个是板式变化体,在上篇文章戏曲名词解释:板式、板眼与板式变化体中做了简要的介绍;另一个是曲牌联套体。顾名思义,板式变化体是以板式为单位构成的曲式;曲牌联套体是以曲牌为单位构成的曲式。下面,我们就从曲牌开始了解曲牌联套体。

#1
曲 牌

俗称“牌子”。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字的泛称,却又各有专名,如〔山坡羊〕〔点绛唇〕〔打枣杆〕〔银纽丝〕等。总数多达数千个。每个曲牌都有其相应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等,也均有基本定式,可据以填写新的曲词。它们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此外,还有些专供演奏的曲牌,似无曲词,但其中或有曲词已散佚者。
#2
套 数

指若干曲牌联合成套,时称“套数”,今称“套曲”。套数有一定的组合方法,即取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若干曲牌,联合成套。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缀以若干曲牌。一套之中,各曲排列的先后顺序亦有定格,大抵慢曲(八拍子、四拍子)在前,急曲(二拍子、一拍子)在后。这种节奏上由慢而快的变化,往往用以体现戏剧矛盾的发展变化过程。套数可长可短,长套可多达三四十曲,短套仅用三曲,视剧情内容需要而定。
套数除用于戏曲外,亦可用于散曲,称为“散套”。在散曲中,有的只用单支曲牌演唱的,称“小令”,元代又叫“叶儿”。
#3
曲牌联套体

也称“曲牌联缀体”。在叙事体民歌向民间小戏发展的初期,多是不同角色、不同行当拿一支曲调做轮番使用。因此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诸宫调出现后,事实上使曲牌音乐体制走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特别到元杂剧时期,以不同宫调“联套”的规模已经很庞大,结构也更加严谨,其抒情性和叙事性都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表现。因此说“曲牌联套体”的产生和形成,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在梆子、皮黄出现以前,“曲牌联套”曾是中国戏曲唯一的结构形式。昆曲、高腔、弦子戏等至今仍在采用。
#4
曲牌联套体的“前身”

诸宫调是公元十一二世纪流行的一种说唱文艺形式。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通篇用叙事体(有时也穿插代言体的成分)向听众演故事。在唱腔体制上,首次使用多宫调联缀,即先用同一宫调之曲牌,组成较短之“套数”,每套一二曲或五六曲不等。待此套完毕,再换用新的宫调,组成新的套数。这种多宫调、多曲牌的音乐结构,我们称之为“曲牌联套体”(或曰“曲牌联缀体”),从而打破了以前用独支曲子、多次反复的方法来完成长篇故事演唱任务的那种单调、冗长的唱腔格局。因此在音乐体制方面应视为一场革命。从方法论上看,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而其功绩则不仅在于扩充了表现手段上的灵活性、异变性,且以完整性为基础,勇敢地开拓了通向戏剧新天地的广阔道路,加快了“戏曲”成熟的伟大进程。可以认定,没有“诸宫调”这一文艺形式的出现,就没有“曲牌联套体”这种音乐体制的完成。
责编 | 张雨薇     责校 | 王建华
排版 | 张雨薇     审核 | 杨彦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河南文艺音乐戏曲教育平台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参考,无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郑州戏曲学校是河南省专业的豫剧中专学校,也是郑州市唯一学历教育戏曲中专学校,开设有3/5年制大专、中专班,欢迎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