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新闻

戏曲新闻

戏曲新闻

戏曲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全球华人共有的乡韵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国家京剧院承办的全国京剧创作座谈会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举行。会议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探讨了京剧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戏曲普遍的困境,他认为,戏曲正确的改革是势在必然,但是一旦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如果不纠错纠偏,就会错上加错,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高度重视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创作

——在全国京剧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戏曲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1张

王 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戏曲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2张
戏曲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3张

2017年全国戏曲普查数据表明,京剧在全国有327个表演团体,其中国有院团83个、民营院团66个、民间班社178个,遍布大陆29个省市区,就艺术影响力而言,仍然居于中国戏曲各剧种的前列。新世纪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曲振兴工程、国家艺术基金等多种政策机制的推进,京剧传承发展工作获得了新的推进。特别是2007年《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对11个国家级京剧院团工作做了重点部署和大力扶持,这对全国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戏曲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4张

 

京剧虽然在传承创作中多有成绩,但远没有达到它本该具有的示范作用,它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深层次的体现出戏曲普遍的困境。此次参加全国京剧创作座谈会的36所院团,其名称有演艺集团、京剧艺术研究院、戏曲剧院、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保护传承中心、戏曲曲艺中心等等,名目繁多,即能看到不同体制机制对于“剧团”的影响甚至伤害。“剧团”是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30年代领导文艺和戏曲的典型代名词,是实现戏曲艺术在全国布局的载体所在。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探索的戏曲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推进,其间戏曲改革面临的曲折道路和切实经验,尤其值得关注。特别是在改革中如果不能按照戏曲艺术规律、不能按照剧院团发展规律、不能按照剧目创作规律,改革就很容易与中国戏曲在时代性、人民性的发展道路上背道而驰。新世纪以来的院团体制改革,在不少地区伤害的不仅仅是戏曲人的职业尊严,更是对既往成就的漠视与丢弃。改革不走回头路,对于正确的改革是势在必然,但是一旦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如果不纠错纠偏,就会错上加错,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戏曲院团作为戏曲遗产传承发展载体,是守正创新之“正”的所在。而京剧近百年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粹”典范,作为近代戏曲艺术集大成者,其规律体现在:一是体系化的专业之美。京剧的衣箱制、身段、锣鼓经、程式、韵白、武戏、经典剧目等等,都构成了京剧艺术集大成的美学要求。二是活态化的创造之美。京剧在历史上有五十多个流派艺术,其展现的个性化创造是以剧目、音乐、表演、风格等作为基础,由此构成京剧的剧种思维和表现手段。这种规律一再地提醒着今天的创造,需要做到对京剧之美的符合和超越。

 

戏曲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5张

 

事实上,今天京剧的传承和创新中,剧目有数量、少质量;有剧本、少文学;有产出、少效应;有演员、少形象;有创作、少风格。这当然也是众多戏曲剧种普遍面临的困境。在今天歌剧、舞剧广泛学习京剧等戏曲艺术而能别开生面,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对于戏曲时空艺术的学习借鉴,就足以看到戏曲的表现手段在今天仍然具有开辟现代气质的能力。但是,在戏曲创作中却往往看到对于时代艺术手段的简单搬用和堆砌,京剧等戏曲艺术在时代艺术的博采众长、层楼更上的能力明显不足。相比于部分地方戏曲旺盛的创作活力,京剧创作又因局限于自身传统的固守,和对既往成绩的无力超越,而在创新发展上显得颇为局促。概言之,在院团管理和艺术创作中的行政干预,在创作观念中的思想局限,都造成了对京剧创作规律的漠视,由此也在创作中出现对非艺术化因素的趋奉,艺术创作在整体上向上看(向政策、向领导、向政府、向掣肘其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看),而不能向下负责(向观众、向市场、向传统负责),群众不喜欢,市场没效应,传统难为继。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三并举”为基础的题材剧目创作,实际逐渐走向了多元并举的局面,而在今天的创作中,一元化、概念化、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这最容易造成京剧艺术空间的断裂和艺术体系的缺陷。在边疆、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京剧工作的文化安全受到威胁。而在剧目创作中,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移植等尚未实现精准传承,今天年轻人对于经典传统戏尚未完全实现常演常新。在新编历史剧创作中,接通历史与当下、接通古典与现代的创作比较缺乏,古装故事常常有贴附现实的创作个案。而现代戏创作常常成为重宣教、重歌颂、重即时性的政策附庸,虽然不乏有个别优秀作品,但整体上成功率不高,现代戏所具有的艺术体系很难看到有效的创新、有序的发展。

戏曲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6张

 

因此建议:一是从国家角度对京剧院团进行分类指导,在顶层设计与各地戏曲工作结合中,实现国家保护与在地管理的双保险。二是从专业传承保护的角度,深化京剧全行业业务提升,参照《昆曲艺术大典》《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等项目成果的编撰工作,及粤剧、昆曲等剧种保护经验,按照“全国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那样,制订京剧中长期发展规划,用行业共同维护的方式来推动京剧整体协调发展。三是高度重视京剧传统戏整理改编、移植创作,实现传统的双创,让老戏再新,真正在代际传承中常演常新,成为京剧创作里延续并拓展艺术体系的工作。传统戏并不都好,经典也需要一代一代人创造。京剧目前最庆幸的是还有很多老师,整理传统的原创价值需要得到充分认知。四是在重点院团和条件许可下,研究推进现代戏创作的艺术探索,让现代戏变成戏曲体系建设的有效积累。五是不可忽略京剧市场建设,在市场中检验创作成果和人才队伍。

内容转载自2024年6月《中国京剧》

作者简介

戏曲不合适的改革终究会伤筋动骨,危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7张

王 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会长,全国哲学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首席专家。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梨园漫步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参考,无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郑州戏曲学校是河南省专业的豫剧中专学校,也是郑州市唯一学历教育戏曲中专学校,开设有3/5年制大专、中专班,欢迎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