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新闻

戏曲新闻

戏曲新闻

中国戏曲知识点①
 
先秦乐舞
1.戏曲的来源可追溯到先秦乐舞
2.原始社会的氏族群体,有感于物而动于情,运用动作和语言把情感升华,凝练而创造了舞蹈与歌咏,从而产生了原始社会的歌舞艺术
3.全民性的群舞
4.再现氏族采集、狩猎、农耕和战争生活,表达男女爱悦,有其实用的目的与功能(包括传授劳动生产和战争的技能与知识,锻炼氏族成员的体魄,繁衍部落使之兴旺的内容)
5.祀神娱神的性质,反映了原始宗教观念
6.已具有观赏性
7.已具备歌唱、器乐、舞蹈的综合性(诗、乐、舞一体的特点早在原始歌舞中就已经存在)
8.先民根据劳动生产、祀神祭祖,以及征战的需要,创造的宣泄情感和表达意愿的歌舞艺术,已经具有了许多特性。主要有三点:①对生活的再现性②诗、乐、舞的综合性③祭祀娱神的仪式性和审美娱人的观赏性
 
秦汉散乐
1.正乐—雅乐—祭祀典仪 ;散乐—俗乐—民间创作的歌舞、技艺
2.汉代散乐也称“角抵戏”,泛指所有乐舞、技艺、魔术等(统称“百戏”)
3.角抵戏《东海黄公》,演员扮作具体角色,其角色的行动均依据彼此构成的冲突、情节、结局进行
4.秦汉时期的散乐之中已具备了萌生戏曲的基础与条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歌舞戏与优戏
1.北齐《踏摇娘》,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全剧有人物之间的矛盾及由此而构成的戏剧冲突和结尾
2.魏晋南北朝时期,散乐中的优人表演已经发展成为扮人物演故事的优戏。优戏形式多样
隋唐散乐与歌舞戏
1.参军戏。即,弄参军。弄,戏弄、调谑的意思。名称始自唐代。有嘲讽和讽刺的对象,因题设事,滑稽调笑
2.从参军戏开始,中国戏剧有了脚色行当之分(参军、苍鹘)
3.俗讲。新兴的说唱艺术,来自僧、道讲唱经文故事,宣扬教义的活动
4.变文。宣讲经义的故事,即俗讲使用的讲唱底本
5.唐代俗讲对戏曲的形成有重大影响①叙事文学达到空前水平②对戏曲形成以唱与念、韵与散相间表演故事的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宋杂剧与金院本
1.瓦舍勾栏
2.说话。以说为特点,类似讲故事
3.鼓子词。均系文人所作,是士大夫宴席娱乐时用的,不是民间伎艺人传唱的作品。采用一支词调反复歌唱的方式表演,用鼓作为伴奏乐器
4.唱赚。一种特别的歌唱形式
5.诸宫调。产生于北宋的说唱艺术,有说有唱,用白与曲相间的说唱方式叙事故事。曲用韵文,白用散文;曲以歌唱,白以讲说。这种曲白相间的结构形式,源自唐代的变文,有较大发展,首先,诸宫调曲多白少,以唱为主;唱词不是五、七言整齐句格,而为长、短句曲牌词格;曲调不是一支曲调的反复演唱,而是用多种去爱演唱。其次,唱曲部分是采用多种宫调的曲牌连缀组合成自己的音乐结构
6.诸宫调的文学结构有如下特点①曲白相间说唱故事②说唱以叙事为主,而兼有代言
7.北宋时期,已有杂剧(戏剧表演艺术)盛行。南宋与金朝南北分治以后,南宋仍称杂剧,金则称院本
8.宋杂剧是吸收、融合说唱、歌舞的艺术成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结果。它为南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宋代南戏
1.南戏,又称“戏文”,形成地点在永嘉(温州),也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2.南戏是在宋代民间歌舞、杂剧、说唱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戏曲艺术,是中国南方最早形成的以歌舞演故事为特征的舞台表演艺术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参考,无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郑州戏曲学校是河南省专业的豫剧中专学校,也是郑州市唯一学历教育戏曲中专学校,开设有3/5年制大专、中专班,欢迎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