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主角》剧照
人聚了,戏开了,几多把式唱来了。
人去了,戏散了,悲欢离合都齐了。
上场了,下场了,大幕开了又关了。
一座秦腔戏台,演尽人间百态。著名作家、剧作家陈彦将秦腔戏台内外付诸于文字,长篇小说《主角》一经出版,便引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于2019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今年2月,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同名话剧《主角》在陕西大剧院上演,小说中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话剧舞台上一一展开。
话剧《主角》宣传片
在话剧《主角》新一轮演出启动之际,3月29日,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李俊强,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网艺团团长、青年演员刘李优优做客陕西戏曲广播融媒体系列访谈节目《长安文艺客》,分享台上台下关于“主角”的难忘瞬间。节目通过陕西头条·西部网蓝直播、陕西戏曲广播抖音号进行同步直播,短短一个小时观看量近13万。
近些年,陕西人艺的话剧舞台和经典文学作品频频“擦出花火”,长篇小说《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经过创新性转化绽放于话剧舞台,让观众从另一角度感受到了文学经典散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也给观众带来文学之外的新体验。陕西人艺“文学剧院”的形象也逐渐被业内外所认可。
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剧照
作为陕西人艺“茅奖三部曲”系列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话剧《主角》在创排伊始,就备受各界关注。
“长篇小说《主角》面世不久,李宣院长就给我们介绍她看了一部非常好看让她泪流满面的著作。她那时候就断定剧中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命运纠葛以及小说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改编成话剧一定会大放光彩。”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李俊强介绍。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7月,陕西人艺就签订了小说《主角》改编成话剧的版权。经过近三年的筹备,得以亮相。
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李俊强
谈及话剧《主角》近三年的前期准备,李俊强难抑内心的激动。
“我们非常感谢原著作者陈彦在改编之初给予我们的信任,他的小说是我们舞台作品坚实的基础;还要感谢编剧曹路生,他把六十五万字的小说浓缩成三万字的舞台剧本;还要感谢导演胡宗琪,他的手法很新颖,通过虚实结合、场景转化让剧目更加灵动,更能发人思考;再就是要感谢李宣院长,她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争取到了这样一部好作品的改编权。更要感谢剧组所有的演职人员,大家几年如一日的努力让这部戏得以呈现。”
话剧《主角》剧照
秦腔是秦人之魂。《主角》讲述了一个秦腔剧团里秦腔名角的奋斗历程、秦腔剧团的兴盛衰落,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秦腔味”,改编为话剧,自然少不了戏曲手法的呈现。
排练前,陕西人艺组织《主角》剧组所有演员进行了秦腔训练。“这对我是一次极大地挑战,每天都要耗腿、跑圆场、下叉、拉山膀、耍枪花……”提到这些戏曲行的术语,剧中饰演忆秦娥的青年演员刘李优优如数家珍。
陕西人艺青年演员刘李优优
刘李优优说:“那段时间,我和同伴们的练功鞋坏了好几双,戏曲老师给我们练得力度很大,特别是一到压腿,训练场上经常是哭声一片,还组织我们去观摩戏校学员们的排练,捕捉他们排练、生活的瞬间,这对后来在舞台上的演绎帮助很大。”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在剧中饰演年龄跨度几十年的忆秦娥对刘李优优是一次极大地挑战。“我还记得一进人艺上班,院领导就说‘作为演员,一定要对得起每一个花钱看戏的观众。’所以,这部戏从一开始的戏曲专业训练,再到后来的排练,我都是用真心、出真情、出真力气、下真功夫。像剧中人一样,不能放弃,遇到任何事都要咬牙坚持。”
话剧《主角》剧照
“要看世上,皆在戏上。”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俗语,生活中,各行各业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都有属于自己的台词,每个人也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在话剧《主角》中,不乏有这样的表现。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具有普世价值,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在任何领域都承担着自己的喜悦与幸福,台上的戏,或许折射的就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李俊强说到。
话剧《主角》剧照
浓郁醇厚的秦韵秦味,独具特色的陕西故事。从话剧《白鹿原》到《平凡的世界》再到话剧《主角》,既有票房,又有口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散发着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作品会走地更远!
4月5日—10日,连续六天,话剧《主角》将在陕西大剧院继续上演,由此正式拉开《主角》全国巡演的序幕。您不妨也走进剧场,感受这部让原著作者陈彦看完“几次落泪,思考很多”又充满“奋斗感、挫折感、命运感”的大戏,在剧中寻找属于你的身影。
长安文艺客
客从长安来
FM107.8 AM747陕西戏曲广播
《长安文艺客》融媒体系列访谈节目
还会陆续邀请省内文艺界名人走进直播室
聚焦陕西文艺大事件
畅聊陕西文艺作品
挖掘文艺创作背后的故事
欢迎关注陕西戏曲广播各档节目及官方微信
图文:杨瑶
审核:王梅
终审:何军
往期精彩…▲想说 | 戏曲发展需要 “新人、新事、新渠道”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陕西戏曲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