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新闻

戏曲新闻

戏曲新闻

戏曲,从“小道末技” 到民族美学的“翻身”之路

中国戏曲在传统时代一直被士大夫视作“小道末技”。戏曲为“小道末技”的观念,事实上来源于中国士大夫传统人格的养成。士大夫的价值坐标为“修齐治平”,所学所习以经世致用为上、为大,生命追求在于立德、立功、立言,《礼记·乐记》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说白了就是要实现政治理想与抱负(做大官),而不能耽于艺。
明清时代,耽于戏曲更成了不成器的浪荡子所为,凡读书之家一定嗤之以鼻,加之混迹戏子等同于耽溺青楼,有身份者,避而远之。
戏曲,从“小道末技” 到民族美学的“翻身”之路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1张清宫戏画《黄鹤楼》
戏曲被广为视作“小道末技”的明清时期,恰值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土,见之而惊讶。1760年始在清宫担任机械师、画师、园艺师长达20年的法国耶稣会士韩国英写过一篇《中国戏剧》的文章,惊奇地说:“尽管中国大多数喜剧和悲剧似乎都是为了展现恶行的耻辱和美德的魅力,但它们却几乎没给作者带来什么荣耀......当中国人高声赞誉为国捐躯的普通士兵时,却不肯提到那些用高超技艺扮演高难度角色的优秀演员。”
戏曲,从“小道末技” 到民族美学的“翻身”之路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2张晚清京剧演出
中国传统似乎更加重文,但更多体现在器用层面,所谓“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而遵制崇古观使得文体有别,文体代衰观使得厚古薄今,科举制艺之学则把全社会的视线都引向了儒学经典的义理诠释,皓首穷经就成为大多数读书人的宿命,“文”的审美价值被其实用价值所遮掩。
中国近代史的蹉跎受辱,刺激起文学艺术领域里的诗界革命、小说革命和戏剧革命,改良戏曲在成为重要社会舆论工具的同时,也彰显出其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能力。于是,新的戏剧美学观念开始酝酿。这时,一个学者的出现,使得作为一个学科的戏曲研究脱颖而出,他就是王国维。

戏曲,从“小道末技” 到民族美学的“翻身”之路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3张戏剧大师王国维画像
王国维研读西学,感同身受到其戏剧崇高的意识,并偶尔发现西方人早已开始对元杂剧的翻译与研究,随即开启了其《宋元戏曲考》的著述,成为国人在这一领域里的开山之作。其后,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因而给予了元杂剧以盛誉:“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一代之绝作”,并指出其中《窦娥冤》和《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戏曲,从“小道末技” 到民族美学的“翻身”之路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4张秦腔《窦娥冤》
戏曲,从“小道末技” 到民族美学的“翻身”之路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5张秦腔《赵氏孤儿》
随后兴起的国民新文化运动,将这一观念更新推向高潮。使小说、戏剧登上了大雅之堂、进入文学创作的殿堂及高校课堂,把小说、戏曲作为元明清文学的重要内容,戏曲获得了文学史正宗的地位。
戏曲,从“小道末技” 到民族美学的“翻身”之路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6张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本科班展演《山花烂漫》
如今,中国高校与科研机构重新定位学科分类后,多所著名大学开设了戏剧与影视学学科。2011年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里,戏剧影视学成为一级学科,戏剧戏曲学作为二级学科隐含其中。2021年拟定的关于学科目录征求意见函里,“戏曲与曲艺”独立出来成为一级学科。
由此,戏曲百年来因具备独特的审美内涵而成为民族美学的渊薮,得以作为基因传承的对象而受到学界的持久重视与深入研究,并在舞台上发扬光大。
戏曲,从“小道末技” 到民族美学的“翻身”之路 (http://www.xifumi.com/) 戏曲新闻 第7张转自:文艺报

编辑:暖   暖
审核:杨   瑶
终审:李承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秦之声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参考,无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郑州戏曲学校是河南省专业的豫剧中专学校,也是郑州市唯一学历教育戏曲中专学校,开设有3/5年制大专、中专班,欢迎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