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是秦腔《杨门女将》一年来的第80场公演。逸夫舞台内,100多名平均年龄19岁的青年演员让古老的秦腔变得青春靓丽,上海观众和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专家学者毫不吝啬地报以50余次掌声。
对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著名剧作家陈彦来说,掌声不仅是对《杨门女将》青春版改革的一种认可,同时也是对秦腔这次海派运作的一次评判。《杨门女将》是陈彦为小梅花秦腔团量身定做的一台大戏。
在中国戏剧界,陈彦以创新闻名。他编导的秦腔《迟开的玫瑰》荣获全国第四批10大艺术精品之首。在为《杨门女将》选择导演时,陈彦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去年,孩子们的平均年龄才18岁,让这样一个群体演古老的秦腔, ,如何在保留秦腔精华的同时又凸显青春靓丽的优势,上海导演应该可以完成这种融合。”陈彦还有更深刻的考虑,“中国的艺术需要东西部的合作,需要海洋文化和黄土地文化的撞击,我想作一次尝试。”
上海越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胡筱坪被陈彦的探索精神所感动,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上海京剧院知名女导演王青、武打设计王振鹏、上海越剧院灯光设计师张学伟等也一起应邀加盟秦腔《杨门女将》,为青春版秦腔注入海派元素。
导演为青春版秦腔设定的总的导演原则是保留精华、有所创新。在他们设定的舞台总体效果是简洁而又唯美,舞台背景与演员服装形成简与繁的反差,演员群体与个体形成静与动的反差,舞台灯光形成局部与整体的反差,舞台音乐形成激越与舒缓的反差。在选择背景音乐时,导演与陈彦一起选听。当《黄河船夫曲》的旋律播放出来时,胡筱坪的眼睛一亮:“就是它了!”陈彦击掌叫好:“很陕西,很黄河,很中国!据考证,杨门女将的故事就发生在黄河边上的陕北。”